2014年8月12日 星期二

當個討厭鬼 / 許昭萍

  記得大約一年前,我帶著孩子,來到人本教育基金會,為的是「科學高興班」入班前的面談。回家路上,我問兒子,談了什麼,兒子說:「討厭鬼提問法。」

「什麼討厭鬼?」

「就是一直問一直問。」

我好開心:「問到不會了怎麼辦?」

「嗯,我也不知道

是啊,打破砂鍋問到底,孩子們很小的時候都會,但是慢慢地,長大以後,都不太想問那麼多了。


「討厭鬼提問法」這個詞,從那個時候起,一直烙印在我的心裡。它讓我對於一些習以為常的事情,開始用不同的觀點來看、來想。我發現,這個名詞,真的是天才、太有趣了。說好自己要當討厭鬼了,那麼之後的問題,萬一真的令人討厭,那也不用太擔心,因為我只是在「假裝討厭」呀。

而且,這樣說,我自己可以說是個「專業」的「討厭鬼」,上班不當媽媽的時候,我的職稱是「研究員」,每天上班,除了雜七雜八的事情之外,最重要的工作是科學研究。可是,研究員怎麼也是「討厭鬼」呢?


長出討厭鬼,跨入科學界

科學研究,就是找到人們還不知道的事,這些事有的是很基本的原理(例如像相對論這樣,「一定對的」道理),有的有高度的應用價值(例如找到新的藥物)。不管怎樣,都有個「問問題」然後「找答案」的過程。某些研究工作,可能已經知道重要的問題了,只是答案很難得到,必須好多人共同努力很多年才行。某些問題,比較單純,找答案需要的功夫,也許一兩個人花個半年一年就解決了。有的時候,我們會反覆問問題,例如既然主要問題很難回答,那有沒有相關的、對解決主要問題有幫助的問題可以先回答?

所以,從事研究工作,不但要問問題,而且要問很多不同的問題,從當中找到策略,才能逐漸解決問題。這或許不是科學研究進步的唯一模式,卻是相當務實而有用的方法。這麼說來,我們不是天天需要問很多問題嗎?所以,我也是個「討厭鬼」吧。

仔細想來,成長求學的過程中,我常當自己的「討厭鬼」。還記得國中剛開始學理化時,曾經因為無法理解某些部份而生悶氣,之後,我慢慢學會耐著性子,慢慢想通,逐漸的,建立了一套理解這些「理科」的方法。雖然沒有人告訴我該怎麼「想」才能「通」,但我希望能夠抓著一點基本的東西,把其他的部份推理出來,我還希望不斷的反問自己,正著問反著問都考不倒,(看吧,這就是自己的「討厭鬼」吧)不知道為什麼,當時小小的我,隱約知道,這樣大概就對了。

這個過程,等於是在嘗試中找到自己理解世界、理解數學理化等學科的「本事」。顯然結果還不錯。我學習新的課題,不會太快,總要停一下,想個一陣子,但是我很喜歡不用太努力「背」,而且再經過一點練習與熟悉,理科的成績一直都很不錯。我逐漸喜歡思考學校教的這些理科內容,覺得很有興趣,想要問自己,如果當初是我看到這件事,我能不能發展出那個定理(或證明,或推論)?想當一名專業的科學研究人員的想法,就是在那個時候萌芽成形的。
 

那些討厭鬼教我的事

我除了當過自己的討厭鬼,也當過別人的討厭鬼。我也遇到過比我還「討厭」的討厭鬼。

大學時代,同學們都蠻用功的。週六下午還有「讀書會」。我還記得我們會為了搞不懂一些觀念而跟好同學爭論不休。讀一些像是量子力學之類的學科,概念比較抽象,一時難以建立,我發覺,有一天我能夠「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」,能夠很「討厭」的問一些問題,然後找到答案,這才終於有了「懂」的感覺。寫到這裡我才想到,對耶,那些被我煩過的同學、學長們,現在也幾乎都是大學教授了。

在國外讀博士班時,來了一位俄國人博士後學者。哦,他才是最令人討厭的「討厭鬼」呢。他剛來的時候,每件事都是「錯的」。有一天他居然敢說化學鍵是錯的,我們眼睛一亮,呵呵,平反的機會來了,沒有化學鍵,哪來的人呀?我們不會不理他,也不會情緒化的反駁,經常吵一吵,一起去喝個咖啡,回來到辦公室在白板前繼續邊畫邊「吵」,通常有了結論之後,大家都很開心。逐漸的,這位仁兄,也就不怎麼令人覺得討厭了。這個過程,我跟他學到很多,例如怎麼樣「更討厭」,哦不,是怎麼樣問問題,讓自己更明白、甚至把學問做好。我還從我們整個研究小組的相處模式,學習到怎麼「不要真的令人討厭,可是還是要追根究底」。那時候不知道,這對我來說,是多麼重要的「生存技巧」。

之後有一天,我很幸運也很順利的當上了「老師」,可以繼續做自己喜歡的「追根究底」的工作。當我們把成果寫成論文要發表之前,要有數個「討厭鬼」看過問過才行。我自己,當然也得常常當「討厭鬼」,對於別人想發表的文章,很「討厭」的問一堆問題。這個「討厭鬼」就是所謂的「審查委員」。在學術界,這些「討厭鬼」的把關還蠻重要的。你想,要是大家文章亂寫亂發,豈不是世界大亂了?

當老師還有一個工作,就是帶著一群學生們做研究。在這個過程,我往往還得扮演「討厭鬼」的角色。在不疑處有疑,有時候柳暗花明又一村,研究工作可以再向前推進。而且,我也必須確定學生們的工作內容正確、結論完整,這靠的往往不是我見多識廣英明睿智,而是我當「討厭鬼」的功力。


來當討厭鬼吧!

很可惜的是,我發覺,在課堂上,幾乎沒有人當「討厭鬼」。想想自己當年,也只敢在自己跟好朋友面前當討厭鬼,從來不敢在上課的時候亂來。二十多年下來,我從臺下到了臺上,情況還是一樣。畢竟,面對想追根究底的心情、跟「問太多會被討厭」的危險,我們從年紀很小的時候起,就常常妥協於後者,而不是前者。可是為了不被討厭,卻失去了學習的樂趣,是多麼可惜的事呀。

這麼一想,我發現小時候的我能夠想辦法在這個「矛盾」當中找到一點平衡,也算是一種小小的成就:一方面沒有太「討厭」,另一方面還是滿足了自己想問的好奇心,找到朋友跟方法,這才能一路走來,成為今天能夠把自己喜歡的工作做好的重要基礎。可以說,「討厭鬼」,牽動了我自中學以來的生活、課業與工作。所以,去年聽孩子說起的開心與一絲絲感動,其實背後有一大串當「討厭鬼」的心情與回憶。

所以,處於「好奇」跟「怕被討厭」的矛盾中的大人們、小孩們,能不能夠有機會多多「討厭」呢?(啊不對,我是說「討論並想清楚」)。更何況,一路問下去,把問題真的想通,才是真的懂了。而且,問到後來,還很可能會得到很有趣的結果呢! 

所以講了大半天,我想說的是,當個「討厭鬼」真的很好玩。真的。-
 

◎ 本文出自《人本教育札記》第302期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 
續集:在高興班,老師帶頭當討厭鬼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