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高興班是一個「四學期」的課程,每期有五~六個主題;
ABCD各期之間並無一定的修習順序,孩子可以任選一個學期來報名。
ABCD各期之間並無一定的修習順序,孩子可以任選一個學期來報名。
鏡子從不說謊?──【鏡子成像的原理】
- 鏡中景色和一幅逼真的畫,有什麼差別?(成「像」意謂著景深和視差)
- 如何看出某物在鏡中的「所在」?(正如囚犯可以決定牆外一株大樹的位置)
- 鏡中的「像」,可以用放大鏡、望遠鏡、或從另一面鏡去看嗎?(鏡像就像實物一樣)
- 「入射角等於反射角」有什麼實質的意義?(它使成像變為可能,並決定了鏡像的位置)
- 為什麼鏡中的上下並不顛倒,而僅左右是相反的?(必須回顧形成方位概念的過程)
- 到底如何區分所見是鏡像還是實景?(左旋與右旋的道理)
「上弦月」真的是「月如勾」?──【月相的變化與應用】
- 怎麼知道月亮自己不發光?(人云亦云不符合科學的精神)
- 怎麼沒有看到陽光射向月亮?(光可以讓人看到,但人看不到光(線))
- 怎麼會看到「正半圓形」或其它形狀的月亮?(弦月及其它月相的成因: 一切都決定於「地→日」「地→月」兩向量的夾角)
- 滿月的時候,為什麼沒有月蝕?(黃道、白道和地球赤道的3D結構)
- 為什麼上弦月一出現就在天頂?(推算各種月相升落的日期與時辰)
- 根據「月亮的形狀」尋找「太陽的方位」(徹底解構日地月的3D運動與幾何)
我們其實有兩顆心──【心血循環的故事】
- 血液在體內如果不是循環流動,那會是什麼情況?(盤據歐洲學界千餘年的蓋倫學說)
- 善於解剖的蓋倫,為什麼會誤以為血液的流動是單向的?(觀察與實驗並非科學的全部,思維才是解謎的利器)
- 如何反駁蓋倫的謬誤?(哈維的批判精神、勇氣、與實證和計量方法學)
- 除了必須有一個泵浦 (心),各器官之間「應該」並聯還是串聯?(循環的基本原則)
- 因為肺負有更新血液的功能,它不能和其它器官並聯,所以怎樣安排較好?(關於循環路徑的思考)
- 如果必須有第二個泵浦(但可以和第一個長在一起)以增加肺循環的血壓,整個循環路徑可以怎麼設計?(生命有其內在邏輯,演化有其強大威力)
- 所以我們其實有兩顆心(泵浦)在循環系統裡; 正如在人生裡,也應該讓科學之心和愛人之心並存!
真空難道沒有吸力嗎?──【思索大氣壓力】
- 怎麼知道我們身旁充滿了空氣?(挑戰習而不察的觀念)
- 怎麼確定「馬德堡半球」是被外在的大氣壓住,而不是被球內的真空吸住?(學習思辨的方法)
- 一般「證明大氣壓力存在」的各個實驗,有什麼問題?(挑戰「課本」的說法)
- 大氣壓力真的是來自頭頂空氣柱的重量嗎?密閉容器裡的氣壓哪裡來?(分子動力碰撞說)
- 以泵浦抽水,能抽到多高?(大氣壓力的定義與計算,托里切利的故事)
- 「半真空」和完全真空比起來,有多少「吸力」?(波以耳定律及其應用)
如果過不去,怎麼知道有多遠?──【天文及地表的遠距測量】
- 沒學過三角學,怎麼做測量?(先根據測到的各個角度,做出桌上模型;再根據某段已知真實長度,等比例放大即可得到實際數據。這個方法雖然精確度較差,但反應了實務測量的精神與內涵)
- 怎麼知道地球有多大?(Eratosthenes的故事)
- 怎麼知道月球、太陽有多大,或某個行星有多遠?(以地球半徑為初始值,利用視角,以及月蝕、弦月等時機來推算)
- 怎麼知道某個較近的恆星有多遠?(以地球繞日軌道的直徑為基線,利用三角交會法)
- 怎麼知道某座山有多高?某兩座山頭距離多遠?(綜合的比例縮放法)
如何報名,請見:招生資訊
A期課程,請見:A期主題介紹。
C期課程,請見:C期主題介紹。
D期課程,請見:D期主題介紹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