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4月23日 星期四

【為什麼物質有「三態」,而不是二或四態?】


確認了孩子都知道什麼是三態,也知道不同物質的熔點、沸點各有不同之後,老師提出了這個單元最關鍵的問題--為什麼物質有「三態」,而不是二或四態?

小孩A像是被電到一樣突然跳起來:「對阿,你怎麼知道如果把水加熱到上萬度、或者降溫到零下幾萬度之後,不會出現第四態第五態?」

小孩B猜想:「可能是因為人類現在的能力只有辦法發現這三態。」

小孩C思索之後,有點猶豫地表示:「不對吧,應該是因為大自然當中本來就只有三態阿......」

 這個問題該怎麼解呢?老師說:如果想知道2乘3為什麼是6,得要先研究「乘法」的意義;那麼,如果想知道為什麼只有三態,就得先研究「態」到底是什麼!

於是,孩子們試著提出定義「態」的條件,有人用「硬的或軟的」來區分、有人用「摸得到摸不到」來區分,也有人用「能不能被穿透」來區分... 爭論到最後,發現最合理、最完備、最科學的區分方法,應該是「形狀與體積是否會改變」這兩個性質。

課堂進展到目前為止,這些討論似乎沒什麼大學問,因為都是孩子本來就約略知道的東西,但是,當大家心中懷抱著問題(為何有三態?)把這些思考細細條列出來之後,突然發現,原來,之所以有「三態」,根本不是誰規定的,而是人類一旦用「形狀與體積」來定義「態」之後就會得到的必然結果呀!

至於,隨著科技的進展,現在真的有人提出第四態甚至第五態,也就沒什麼奇怪,因為,那只是人們將「態」的定義方式改變了而已。




--------------- ---------------  [幕後花絮分享]  --------------- ---------------

 
負責上這堂課的佳吟老師,平常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,但在工作之餘,她每學期都會撥出幾週來高興班,只因為她非常享受與我們一起研究科學、思索教學、以及在課堂上和孩子討論激盪的樂趣。
 
結束了昨天的課程之後,她忍不住寫來好長一封信,分享上完課的好心情。節錄其中一段記錄與大家分享:
 
「這班好多新小孩,顯得比較安靜一點(跟舊生很多很熱絡的班比起來),但是我從小孩的表情看來,就算是那些很安靜的,其實也幾乎都有跟著在想。尤其最後大家解決那個常溫沸騰的問題時,小孩的表情真的非常的妙,有點像是很滿意的樣子!
 
我一直到12點才拿出三相圖,其實好擔心大家會趕著想要下課,自己心急如焚,但孩子幾乎都沒有注意到時間,看他們全心全意被吸引的樣子,我就慢慢地、仔細地照我原本安排的帶小孩想完整件事(晚了十幾分鐘才下課),真是非常的神奇阿!」

有人問,怎樣才能當好一個高興班的老師?其實,從佳吟的字裡行間,不難發現她已經達到高興班老師最重要的一個任務,就是--自己教得很高興啦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